40周年 项目推介丨福州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

创建时间:2023-12-25 14:54
 
福州新区

导读

2015年10月10日,由原福州市城乡规划局组织的《福州新区2049: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国际公开投标中,我院《海上闽都·清新福地》方案,经过与多家知名规划单位激烈角逐,脱颖而出、拔得头筹,最终中标。我院后续承担了《福州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编制工作,创造了国内少有的省级团队承担国家级新区规划编制任务。
 

 

 

PROJECT BACKGROUND

- 项目背景 -

 
 
 

 

 
1992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政福州期间,科学谋划了《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以超前的战略眼光确定了“东进南下”的发展部署,对世纪之交的福州产生了深远影响。近年来,国家支持福建发展的力度不断加大,作为福建省省会,福州迎来了新一轮的重大历史机遇。2015年8月30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福州新区(国函〔2015〕137号),国家发改委印发《福州新区总体方案》(发改地区〔2015〕2057号),福建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福州新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闽政〔2015〕53号),以福州新区开放开发为突破口,在更高起点上推动福州“东进南下”,推动福建高质量发展。
福州新区是全国唯一一个集国家级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福建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五区叠加”新区,是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贯彻落实国家支持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一系列重大政策的重要举措,对于实现在更高起点、更广范围、更宽领域推进海峡两岸交流合作,推动福建积极参与、全面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具有重要意义。
 
 
 

PROJECT ANALYSIS

- 项目分析 -

 
 
 
 
 
挖掘优势:福州新区紧邻台湾、战略地位无可替代。拥有江阴海港、长乐空港、自贸区等战略性资源,“门户”地位突出。拥有10余个省级以上园区,工业产值占福州的半壁江山。拥有闽江口、福清湾等不可多得的海湾资源,气候宜人、风光独特。
突出特色:与其他国家新区相比,福州新区具备三个方面的特质,一是“五区叠加、一区毗邻”的政策特质——国家新区、21世纪海上海丝之路核心区、福建自贸区、福建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平潭综合实验区,使福州新区成为全国政策最为密集的改革试验田。二是“海峡、海丝、海洋”形成的“三海”特质——深化两岸合作,国家“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东南沿海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三是“环湾面海、带状展开”的海湾型空间特质——围绕众多海湾形成特色的带状空间形态。
谋定战略:明确“大开放”、“大湾区”、“创新+”、“生态+” 这一“两大两+”的发展战略,实现新区“跨越”发展与“转型”发展协同并重,打造宜居宜业、产城人有机融合、富有福州地域特色的现代国家级新区。
 
 

CHARACTERISTIC  INNOVATION

- 创新探索 -

 

做好“三海”跨越引领下的“四个新区”

 
 

 

 

 

 

 

 

 
 
 
 
 
 
 
 
01 一个“立足两岸、联系海丝”的高度“开放新区”

拓展国际视野。加强与海丝国家联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建设对台联系枢纽,打造区域性对台中心,全面推进两岸“深水区”合作。打通新区至中亚通道,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联系,将福州新区打造成连接“陆丝、海丝”,串接沿海、联通两岸的十字枢纽。

 

注重区域协同。加强福州新区与南平、三明等地的山海协作,将福州大都市区格局由传统的福莆宁推广到闽东北。加快与平潭“岛区一体化”,强化两大国家战略区间的产业联动、交通对接、生态共育、政策共享。加强与中心城区融合发展,搭建“双城四片区”平台,提升福州中心城市地位。

 
02 一个“环湾推进、组团聚合”的现代“海湾新区”

加强控制区协调。规划从更大层面研读新区的整体格局,识别出控制区“一屏两带七廊”的生态安全格局,将区内自然围合形成9大发展组团,搭建起福州新区“一核两翼”的整体框架。

细化规划区布局。坚持“先底后图”原则,规划重点控制新区城镇建设用地总规模,进一步分解到各个行政区,逐级予以落实。用地布局则预留更多弹性,为地方发展留出余地。重视产城融合,强调新区与福州、长乐、福清等后方城市的统筹协调。突出“带状组团式”布局,细化空间结构与用地安排,彰显“现代海湾型新区”的空间特色。

03 一个“创新驱动、科技引领”的沿海“智慧新区”

坚持创新驱动。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体,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建立产业“正负面清单”,建设4大产业集中区,打造东南沿海先进制造业基地。

培育众创空间和科技创新平台。结合新区各级产业园区建设,加快一批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扶持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四众”支撑平台建设,打造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04 一个“生态主导、低碳发展”的国家“绿色新区”

坚持“底线优先”,突出刚性传导。落实国务院批复福州新区要求,严控区域生态廊道和生态保护红线,确保规划各类生态控制指标高于国家要求值。

打造各类试点。在滨海新城、琅岐岛等区域加快推进森林城市、海绵城市、综合管廊试点,全面实现新区绿色发展。深入研究基地绿网、水网格局,推行森林城市和海绵城市,营创福建生态文明试验区样板。

 
 
供稿:规划一所  郭螣昕
核稿:规划四所  郑智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