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周年 项目推介丨福建省福道标准及福道网总体规划纲要系列研究

创建时间:2023-12-25 14:55

 
 

 

——
 
  绿道(福道)的建设成效  
 
福建省从2011年启动绿道的规划和建设,全省各市(县)积极结合当地文化和自然资源特色进行绿道建设。绿道以其较高的使用率、较少的财政投入,获得较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老百姓的一致好评。历经十余年的发展,全省各市(县)已初步构建了福道(绿道)网络,陆续涌现出一批绿道示范项目,如:龙岩“莲花山公园绿道”,获“2012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在422米等高线上以栈道桥形式,建设环山绿道,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为市民提供良好的休憩空间;福州的“金鸡山绿道(2012年)”“金牛山城市森林福道(2015年)”“福山郊野公园福道( 2019年)”充分利用城市中平时市民难以到达、利用率很低的山林地带,创造性地采用高空览城的无障碍山地绿道形式,因地制宜地建设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人气公园,将工程技术、艺术美感和自然生态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还有厦门的“山海健康步道(2020年)”,把山、海、人、城融为一体,成为了新的网红打卡点和旅游景点,为美丽的厦门增色添彩。
为进一步“贴近民生、为民办事”,福建省“十四五”规划提出在原有已建成的7000多公里绿道的基础上,融入地域文化特色,迭代升级,进一步提升为“福道”,打造福建省独有的“福道”品牌,力争在2025年左右形成总长约一万公里的福道网,成为“万里福道”。
漫步福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随着一条条福道的建设,逐步实现了“推窗即见景、出门可踏青”的目标。福道建设作为为民办实事和城乡品质提升建设的重要工程,是串联自然与人文景观,体现科技、历史多元文化,打造城市特色名片,倡导低碳环保出行的重要载体;是为居民提供健康生活、休闲游憩的重要场所;是提升市民生活品质,促进绿色经济发展,提升城市生活品质的重要举措。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让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更加深入人心,进一步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
 
  “万里”福道的实现路径  
 

制定《福建省福道规划建设标准》

通过福建省地方《标准》的制定,明确福道的定义为“福建省区域范围内的绿道体系,以福建省独特的地质地貌、田野风光、山林原野和历史文化为特征,顺应山形水势,融合绿色出行、生态保护、游憩健身、文化展示等复合功能的休闲健身慢行系统”,并根据与城镇的空间关系,分为“城镇型、近郊型和远郊型”三大类型。城镇型福道依托城区的水系、山体、绿地、街巷等建设,在满足居民康体、休闲、文化等需求的同时,要强调生态性,突显地域文化特色;近郊型福道作为城镇型福道向周边重要景观空间延伸的休闲慢行系统,依托城市周边乡村聚落及城市郊野地区的山体、水系、村道建设,满足各类人群的休闲需求;远郊型福道作为满足人民群众长距离运动休闲和远郊景观要素活化利用的休闲慢行系统,充分发挥自然生态在美学、科普、科研等方面的价值。
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福道在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等各阶段的要求进行了详尽的规定。对推进福建省各地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绿道品牌,规范福道项目的规划、设计、建设及维护管理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福建省福道规划建设标准(左)

福建省福道规划建设标准目次(右)

 

编制《福建省福道网总体规划(纲要)》

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和高效能管理的要求I统筹指导福道网的规划设计和建设。部门协同,规划融合,多效叠加,绘就全省福道一张网 。利用福建省优越的自然山水和人文景观资源,结合林业部门的森林步道、水利部门的碧道、交通部门的风景观光道、文旅部门的历史文化游径等规划成果,全省规划9条主题福道,分别是滨海浪漫福道、武夷森林福道、闻江溯源福道、土楼红色福道、地质大观福道、客家生态福道、海丝文化福道、莆仙妈祖福道和魅力揽城福道。同时完善各个设区市的城镇型福道网络,建设便捷、健康、低碳、生态的城镇福道网络,成为市民日常使用的绿色基础设施。

福建省福道网总体规划(纲要-主题福道规划图

制定福道评选及试点补助机制

从2021年起,省委省政府将福道建设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由省级财政对项目建设给予资金补助。2021年补助标准为每公里20万元,纳入补助的城市福道共480公里;2022年由省牛建厅牵头,联合省财政厅,组织专家依据“福道省级财政资金补助项目评分表”对各个设区市上报的福道试点项目进行评分,遴选出12个福道项目纳入补助,每个项目补助800万元,进一步完善了福道网络。

福道网建设计划

福建福道建设采取稳步推进的建设模式,以市(县)为福道实施主体,2021年起,福州和厦门每年将新增200公里福道,其他设区市每年将新增100公里,平潭综合实验区每年将新增50公里,分期建设,持续推进,至2025年,全省建成“万里福道"。

 

——
 
  福道规划建设目标  
 

通过系统思维促进福道共建共治共享,优化廊道的生态、生活、生产空间格局,形成山清水秀的生态廊道、融入自然的休闲慢道、高质量发展的活力经济带,成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好去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好样板,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好窗口,成为统筹生态、安全、文化、景观和休闲功能建立的复合型廊道。

蓝绿空间交融,打造特色景观廊道

以"蓝绿融合"为目标,以多样化的水体串联出蓝绿交织的景观系统,丰富多彩的绿廊植被景观,倡导利用当地本土植物,体现地域植被特色,使用生态自然的植被景观,丰富植物种类,综合考虑绿廊植物的季节性、色彩性、主题性,营造丰富多彩的绿廊植物景观,打造色彩、层次、空间丰富的福道特色景观廊道。

多部门协调,促进福道多效叠加

运用“+福道”策略,通过在市政基础设施、城市更新、生态修复、公园建设、人居环境提升、全域旅游乡村振兴等工程中植入福道建设,加强部门协调和城乡统筹,结合城市慢道、森林步道、登山步道、旅游公路、历史文化游径等选线,全面铺开福道建设,打造绿色共享、特色鲜明、经济便捷、多效叠加的福建省福道。

融合经济和产业发展,共建智慧活力福道

利用福道组织开放空间,根据各空间组团特色,延伸其所配置的业态资源,融合发展业态布局,并引入新经济模式,打造多样消费场景,完善福道经济体系;数智赋能,推出福道应用新场景。不断创新福道设计理念、建造形式,以智慧化手段建设福道基础设施、平台及应用。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平台等信息化技术,打造智慧福道系统,赋能福道建设,打响福建省福道品牌,提升福道运维管理水平。

精细化管理,建立品质管控体系

完善的省市县福道建设体制,建立一套运转高效、专业化组织体系。明确部门主体责任的组织领导体系,强化住建部门专职人员力量,共同推进项目前期、项目建设、项目竣工。完善福道管理服务,建立运维管理长效机制。探索市场化运维管理机制,采取福道社会招租、委托经营、冠名、认养等运维管理模式,有条件福道应以景区化建设为方向,解决自身管养问题。

氛围营造,促进福道共建共享

应提高公众参与和社会投入,鼓励社区居民和志愿者参与福道建设和维护,提升群众的参与度、支持度和满意度。各地通过制作宣传片、征集福道标识、编印宣传手册等方式,积极宣传和推广福道建设。同时通过策划与福道相关的主题活动、大型高端赛事,吸引公众对福道的保护、利用与热爱。

自网络

 

  

供稿:园林二所  黄   萌
编辑:规划四所  郑智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