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总结 |《福建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

创建时间:2024-10-21 11:33

福建省国土空间规划回顾总结(一)

《福建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于2019年12月正式启动编制工作,由省自然资源厅全程组织协调,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福建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牵头组成联合团队编制,2023年11月19日获国务院批复。《规划》历时四年,擘画全省未来十五年乃至更长期的空间蓝图,是全省空间发展的指南,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值此回顾省级规划,蓄势领航全省国土空间新格局。

 

 

 

我院技术团队

 

项目负责人

张  强     院长  博士 正高级工程师

郑承智    所长  国土资源利用研究所 

项目参与人员

张   利    主任  规划创新研究中心    

林少颖    规划一所

肖林橙    副所长  规划二所                

谢建和    主任  规划信息中心

吴在栋    国土资源利用研究所            

李   芳    国土资源利用研究所

汤晨苏    规划三所                            

赖家明    规划一所

臧金双    所长 市政二所                     

俞   浩    所长  电气所

 

 

《福建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

规划编制工作

 

 

1

 

项目背景

 
 
2019年5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印发实施,明确“省级国土空间规划是对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的落实,指导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侧重协调性”。2023年10月,《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技术规程》进一步明确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发挥承上启下、统筹协调作用,具有战略性、协调性、综合性和约束性。

2

 

编制特点

 
 
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由西、中两列大山带构成福建地形骨架,呈依山傍海态势,自然地理单元相对独立。境内山地、丘陵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83%,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丰富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了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朱子文化、船政文化等多元文化,福山、福水、福地、福气成为全省人民群众幸福的增长点。《规划》围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发挥省级规划统筹协调功能,重点把握“战略引领、夯实基础、安全永续、要素协调和动态维护”等方面内涵,构建新发展格局。

1

略引领:

落实国家战略,描摹福建蓝图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福建工作17年半,开创了一系列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福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有力推动福建走上高质量发展道路。《规划》体现国家意志,突出省级治理重点,紧扣“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取得更大进步,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更大作为,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迈出更大步伐,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上实现更大突破”的重要要求,优化全省农业、生态、城镇、海洋等空间,整体谋划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持续深化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加快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提升国土空间资源利用效率,为全面加快新发展阶段新福建建设、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筑牢根基。

2

夯实基础:

坚持问题与特色导向,注重因地制宜

 

《规划》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为基础,按照国土空间用地用海分类等有关标准规范,形成统一的全省工作底数。结合基础测绘和地理国情监测成果,全面分析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经济产业、人口社会、历史文化、基础设施、城乡发展、区域协调、灾害风险、海洋空间保护和利用等省情特征。针对福建省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问题和面临的形势,《规划》系统开展了双评价、产业布局和发展、国土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陆海统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潜力、地域文化保护利用等多项专题研究,充分夯实规划基础。

   福建基础概况

(一)“八山一水一分田”地理特征

福建背山面海,地貌总体呈现中间高两侧低,武夷山—玳瑁山、鹫峰山—戴云山—博平岭两列大山带斜贯全境,山地丘陵约占土地总面积的83%。森林生态系统优势突出,全省森林覆盖率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首位,“九市一区”全部建成国家森林城市。

福建水系流域众多,主要河流有闽江、九龙江、汀江、晋江、赛江、敖江、木兰溪、霍童溪等。其中闽江、赛江和汀江为跨省河流,九龙江、晋江、敖江、木兰溪、霍童溪等河流全流域均位于省内。全省耕地资源相对不足,人均0.34亩,呈不均衡分布,主要分布在南平、三明、龙岩等地区。

(二)“八闽”文化之美

     全省现有闽南文化、闽越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船政文化、畲族文化、朱子文化、茶文化、海丝文化等地域文化,还有多彩丰富的自然文化遗存。福建是“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等重要文化的起源地,具有十分鲜明的海洋特色,也是中国与外部世界交往的重要窗口。

3

安全永续:

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优化空间布局

 

紧紧围绕国家安全战略,《规划》筑牢全省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公共安全、文化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等安全底线,将“三区三线”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不可逾越的红线,进一步提升生态安全屏障功能,保护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加强海岸、湿地及海域管理,建立高品质生态网络。《规划》全面分析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人口变化趋势、自然资源承载力等,研究近、中、远期用地用海规模和结构变化,重点关注战略增长极布局和重点项目安排,为长远发展预留弹性空间,以期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安全和谐、富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国土空间格局。

   统筹全省开发保护格局

1

综合考虑全省各地资源禀赋、发展差异,以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的优先序,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合理优化农业、生态、城镇等各类空间布局。

2

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一是构建以“四类八区”为核心的农业格局。巩固国家农产品主产区格局,支撑建设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的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根据水土条件变化和特色农业发展要求,统筹山地粮经林牧、名品农经作物、特优水产品和都市休闲农业发展,优化八大优势产区布局,调优近海养殖布局,拓展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空间。二是构建以“两屏一带六江两溪”为骨架的生态格局。筑牢国家“三区四带”的生态屏障,提升闽北闽东山地生物多样性与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武夷山—戴云山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等地区的生态系统功能,完善以“武夷山—玳瑁山”和“鹫峰山—戴云山—博平岭”两大山脉为核心的生态功能保护屏障,加强近岸海域和海岸带保护,以“六江两溪”为主形成通山达海、功能复合的网络化水生态廊道。三是构建以“两极两带三轴六湾区”为主体的城镇格局。完善国家“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有效支撑粤闽浙沿海城市群发展壮大,强化福州都市圈、厦漳泉都市圈两大极核,打造沿海城镇发展带,培育山区绿色发展带,重点拓展沿海至内陆的三条发展轴,推进环三都澳、闽江口、湄洲湾、泉州湾、厦门湾、东山湾六湾区建设。

4

要素协调:

坚持统筹协调,做好空间支撑

 

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具有跨区域、跨部门协调的优势和责任,突出省域国土空间治理的协调性。《规划》注重识别空间矛盾冲突,权衡空间利益,统筹和平衡各相关专项领域的空间需求,重点关注“铸牢粮食、生态、能源等安全底线,提高全省空间韧性水平”、“严格守护生态空间,推动生态优势向绿色经济转变”、“彰显魅力空间,助力好风景走向好经济”、“统筹海洋开发保护,建设海洋强省”、“立足数字福建,赋能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等方面,积极主动对接发改、交通、林业、农业、海洋、水利、能源等重点部门,推动省域各类专项规划“多规合一”。同时,协调各地发展合理诉求,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深度参与,增强规划编制协调性。

   做好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空间支撑

《规划》做足绿色经济、文旅经济、海洋经济等方面,发挥国土空间规划在支撑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中空间保障作用。

1

严格守护生态空间,推动生态优势向绿色经济转变。福建生态本底条件优越,作为全国“生态优等生”,全省森林覆盖率、主要流域优良水质比例等位居全国前列,更是全国南方重点集体林区和珍稀动植物主要栖息地。发挥“两屏一带六江两溪”的生态优势,《规划》提出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以流域为单元系统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加快推动生态产品价值提升转化,如拓展高效生态农业、全域生态旅游等“生态+”服务体系,创新生态产品交易、生态资源权益交易以及“六江两溪”排污权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强化“清新福建”“全福游、有全福”“有福之州”“武夷山水”“平潭蓝”“最氧三明”等品牌培育和保护,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换路径。

 

2

彰显八闽特色魅力,助力好风景走向好经济。福建作为文化遗产大省,文化资源丰富、数量众多、特色鲜明,遗存了妈祖文化、朱子文化、闽南文化、客家文化、畲族文化、红色文化等多彩丰富的文化载体。《规划》重点识别和挖潜特色魅力载体空间,结合综合生态景观、农业景观、文化景观等要素,以美丽风景转化成产品生态链和区域发展竞争力为总思路,在整体保护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基础上,构建全域全要素的“点-线-面”八闽魅力特色空间体系,打造旖旎多姿的地域特色景观,系统活化利用特色景观资源,塑造有生态文化特色的国土空间区域,支撑全省文旅经济发展空间需求。

3

加快建设“海上福建”,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福建作为海洋大省,傍海而居、向海而兴,大陆海岸线曲折漫长,岸线曲折率和深水岸线长度均居全国首位。渔场广布,是全国重要的渔区之一。《规划》突出大山海优势、聚焦海洋经济,在海洋“两空间内部一红线”的总体布局下,推进海岛、海岸线、近岸海域“点线面”综合保护与开发,重点加强海岸带统筹协调,加强海洋生态修复与环境综合整治,保障海洋新业态空间,合理有序利用远海空间,全面落实海洋强省战略。

5

动态维护:

强化“一张图”管理,提高空间治理效能

 

立足国土空间唯一性,基于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搭建全省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建立健全专项规划协调衔接机制和国土空间规划逐级汇交机制,精准落地各类空间管控要素,形成覆盖全省、动态更新、权威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完善国土调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等空间数据高效有序共享机制,与国家级平台对接,与省政务大数据中心联通,推进多部门相关数据的共享与使用,为全省重大项目空间布局、落地实施等提供有力支撑。

   省级规划传导和“一张图”建设

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在纵向传导上,与全国纲要、市县规划形成紧密的传导和协调关系,落实上位国土空间规划、指引下位国土空间规划在底线管控、约束性指标等刚性要求。《规划》基于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通过指标控制、分区传导、底线管控、名录管理、重点项目、政策要求等方式,逐级落实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战略目标、空间布局和重大任务,形成了对下位规划较为明确的指导和约束。结合福建特色,重点加强专项规划实施的全过程管理,建立国土空间相关专项规划统筹管理制度,编制专项规划目录清单,构建“一张图”空间协调平台,为专项规划、项目谋划和选址提供指导。同时,建立重大项目库清单动态管理机制,结合五年规划、年度项目实施计划和各类省级专项规划对重大项目清单进行动态更新维护,有效保障重大项目落位。
 

3

 

回顾总结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重构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的工作,我省2035年福建蓝图已就位,全省(省-市-县)三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已经完成,下一阶段将围绕规划管理、落地实施展开,重点完善实施监督体系和法规政策体系。
未来的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足够的耐心和更多的包容,我们将秉承“勤奋、求实、创新”的态度,不断跟踪行业内新动向新理念,持续做好全省自然资源系统支撑工作,为我省各级各类国土空间规划提供技术保障,助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福建篇章。

 

 

一张图读懂

《福建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

 

供稿:《福建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项目团队

美编:园林一所 马思妤

审核:总工办